Wednesday, January 4, 2012

轉貼 故宮有好東西

台北故宮博物院時時有好東西看。聖誕新年,故宮博物院有三大展覽:精選一百件,清代自道光後與西洋各國簽訂的各項割地條約原版,還有康熙與路易十四往來的文獻。
隨便看一樣,即值回台北香港周末往還的飛機與食宿票價。
故宮精選百件,從商朝的青銅器到四庫全書,視乎不同的心頭好。如果喜歡歷史,總有一兩件動人心弦。
譬如其中一樣,是西夏文寫成的華嚴經。西夏的文字,是所謂 Dead Language,自陳寅恪之後已無人再識。西夏在一千年前左右,與遼一樣,成為北宋的大患。
從前看歷史,或者金庸梁羽生武俠小說,就知道中國少數民族的姓氏:完顏是金人姓,耶律是遼人之姓,而西夏人的姓氏,叫做拓拔。
從前西夏的一個酋長,名叫拓拔赤辭,受唐朝冊了封,賜姓為李。所以,今天姓李的,不一定是漢人,數溯上去,有西夏祖先的一支。
故宮的西夏文華嚴經,逐字有漢字翻譯。筆劃比方塊字複雜三五倍。西夏文都是從漢文延演過去的,西夏人覺得漢文的方塊字好玩,也跟着模仿,僭建了許多筆 劃,像「三」字,漢文淺易,西夏文卻有十多劃,不論閣下如何有「攝影記憶力」( Photographic Memory),讓你對着凝視十五分鐘,西夏文的一、二、三,也記不住。
西夏的國力不是很強,但比起什麼匈奴、鮮卑、羌、羯、突厥,西夏是比較迷人的一個小國,因為西夏的象形文字很美。有一個大陸美術家仿效西夏,自創了一套符號,給圓方的王家沙飯店做裝飾,可見西夏的魅力。
在倫敦的時候,去東方與非洲語言學院,看見圖書館有西夏的文獻。從前英國尚有學者通西夏文,不知今日在歐洲有承傳否?
在故宮,看見一些好東西,恍有隔世緣之欣奮。今天,西夏何在?懂得西夏文的陳寅恪,讓毛澤東迫死了;西夏的文化,也在中國人「大一統」的執迷中幻滅了, 只剩一卷經書,在燈光柔麗的台北故宮展廳,訴說着一段無人破解的往事,台灣的小白臉總統小馬哥,這位天真爛漫的中學風紀領袖生,看到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