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August 8, 2011
轉帖: 陶傑 三大穴位
民意調查,逾半數香港人,懷念殖民地「前朝」。華文傳媒喜歡以「前朝」稱呼英國殖民地政府領導香港的日子。但英國是民主國家,從來沒有把管治香港那一百五十年視為一個「朝」(Dynasty),殖民地歲月,英文的論說,泛稱The colonial era。只有迷戀帝皇的民族,才會很佛洛依德地把一個時代,慣稱為「朝」。沒有辦法,辜鴻銘說的:中國人心裏都有一條辮子。還是英國外交部的中國通和衞奕信等,比彭定康之流,看得通透:這個民族,包括他們的「知識份子」,在基因裏,與民主和人權無緣。一九七四年,蔣中正總統逝世於台北,國民黨的華文報紙,泛稱「蔣公崩殂」。皇帝嚥了氣,才叫崩殂。中華民國是一個共和國(Republic),不是王國(Kingdom),或者帝國(Empire),其元首不是帝皇,是總統,「先帝創業未半,而中道崩殂」,國民黨人讀諸葛亮的「出師表」,讀得爛熟,台灣的總統府秘書、立法院長、記者和編輯,多留學美國,但潛意識裏,把蔣中正先生當成了皇帝。中國人需要議會民主嗎?不要聽信所謂知識份子的理論,只觀察生理上的三處地方。一是嘴巴,用的是什麼詞彙,例如,把富豪的兒子,稱為「太子」,孫中山和華國鋒的墳墓,叫做「陵」。有錢人的婚禮叫「大婚」。英國殖民地歲月叫「前朝」。二是脊樑,看看他們,以官員為首面對其天子權威時,是不是下意識地彎曲腰肢。這一點最無異議。第三是膝蓋,這一點,除了高官,就要看蟻民和所謂的老百姓了。特府醫療局長周一嶽,不讓大陸的孕婦來香港生產,大陸的大肚婆,攔着周局長的房車,嚎啕大哭,跪下來,周局長太西化,他沒有幾個差役,吆喝着把幾個孕婦,一腳踢翻,未免欠了一點點中國文化的完美。不論所謂辛亥「革命」,自稱推翻了「二千年帝制」,不要信中國式的吹牛皮。寸、關、尺,只扼住嘴巴、脊樑、膝蓋這三大穴位,即是觀鑑中國文化是否適合西方民主的三大看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