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東話論爭,其中有「語意學」( Semantics)的問題。
語意學是法國人發明的。語意學家參詳北極的愛斯基摩語,發現愛斯基摩話中的「雪」,至少有七種不同的稱呼,比歐洲語言還豐富。
語意學家發現,語言是生活文化的寶庫,心理的折射。不論一種小語言世上只有幾百人說,一旦給別的主流語言「統一」掉了,世界文化就流失了一點,人類的記憶也蒸發了一點。
英文的雪也有許多: snow, sleet, flurry, powder。中文本來也有雪的不同狀態,譬如「雪霽」和「雪霰」,在一個思想粗疏、談吐惡俗的世代,「霽」和「霰」漸成為「稀有字」,中國人的手機下一 代,會覺得「很深奧」。既然深奧,就該淘汰。但中文的「雪霽」還可以用水墨來表現,沒有了這個詞,水墨畫的一種意境技法,將來也會消失,活該。
語意學中還有政治。像「港英」──港英,指香港殖民地政府,一九六七年左派暴動時流行的,帶有冷戰時代敵我鬥爭意識的妖魔詞彙:「港英必敗,我們必勝」。 可惜後來「港英」沒有敗。香港左報到一九六九年,報道一宗普通治安新聞,還稱「港英警方拘捕疑兇」,對殖民地政府,餘恨未清。
七十年代,「港英」沒有了,因為英中正式建交,左報即改稱「警方」。政治口號,一九六七年叫「把愛國反帝事業進行到底」,一九七○年左右,改稱「愛國反殖 事業」。一九七六年,極左路線在大陸倒台,又改稱「愛國反霸事業」,「反殖」是「反英」,「反霸」變成反美。後來變成「建設四化」,反這反那的,從此不 提,對殖民地政府,改稱「港英」欽定的「港府」。這一切,可在港大馮平山圖書館的舊報紙檔案查證。
近年「港英」一詞又流行。因為中國人的鬥爭意識基因,改不了的。至於「港府」,在香港人心中,只代表麥理浩、尤德、衞奕信等那個有公信力品味高尚的前殖民 地時代。「港府」管治,至一九九七年六月底終。今天的特區政府,以大中原的政治正確詞彙,只是「曾蔭權領導班子」,最多只是「特府」,不配、也不應該僭稱 「港府」。
共產黨是語意政治學的高手。香港人似滿街精仔,其實一點也不懂政治,因為香港的語文修養太低,文人太懶惰了。不要爭什麼民主,乖乖認命,真的,世代當順民,最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