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阿瑪喺香港坐床,有咩問題?撈頭通常都喺毀滅咗你文化再做埋你嘅復興代言人。賤民跪拜吧!
Monday, December 14, 2015
Monday, November 30, 2015
冇畀人殖民之前幾好
前段時間網上有好多人轉發各大片庫嘅香港影像,宣傳殖民地時代嘅香港有幾好。既有人附和話如果當時廣東亦被英國殖民有幾好。
今日睇到CinecittaLuce片庫嘅Canton,分享下冇被撈頭殖民嘅廣州特別市影像。
今日睇到CinecittaLuce片庫嘅Canton,分享下冇被撈頭殖民嘅廣州特別市影像。
Tuesday, September 15, 2015
想象現實
小說嘅想象同現實何曾相似,近期大量難民湧入歐洲,從報紙圖片到各種影像都讓我諗起王力雄嘅小說黃禍。其不同莫過於德國人表現出嘅大愛,使我反思我對常理嘅判斷。如它日撈頭戰亂,大批難民翻山越嶺過嚟我粵邦聯,我等如何抵擋?而香港國又表態有幾多佢都會收容幾多,又如何處理?
Monday, August 17, 2015
轉帖 如果蔣介石贏了內戰 -陶傑
中國民間的慣性思維喜歡稱「歷史無如果」,提倡宿命論,但在西方英語世界,歷史假設題十分受歡迎,歷史有假設之說的另一面,是每一代決策者在重大關頭傾向審慎,不敢隨便改弦更張,因為歷史不可以重來,所以每一步都要慎行,而保守主義得以發揚。
中國的孔子學說提倡「法先王」,也有保守主義的色彩,但儒家思想對於中國的君主極權一向只是門面幌子,百代皆行秦政,只有到了宋朝,才重新認同「利不百,不變法」的道理,說這句話的人是秦國一個反對商鞅的大夫杜摯,但此論從商鞅變法起,一千多年都默默無聞。
「歷史無如果」之道理,等於「阿媽是女人」,並無討論價值,但Whatif之假說,從另一個角度推敲歷史,順藤摸瓜,抽絲剝繭,可以看清真正影響局勢之偶發事件,此一研究方法在西方甚為流行。
一九四九年,蔣介石如果贏了內戰,首先肯定不會有「文化大革命」,以及更早的三反五反,當然今天香港的高官也不會引「文革」為例,批判學生衝擊校委會等同紅衞兵。但中國有無文革,禮儀人倫、詩書典則是否掃蕩殆盡,或屬事小,整個二十世紀的國際局勢將統統改寫,這才是大事。
蔣介石並不會如西方所猜測的那樣,因為民族主義而與日本反目成仇,戰後日本民間籌錢築了一方「以德報怨」碑銘記蔣介石,蔣介石的以德報怨並非裝模作樣,否則蔣介石到了台灣之後,不會秘密邀請白團軍事顧問。
如果中華民國留在大陸,蘇聯應可提早瓦解,當然也可以斷定不會有北韓的存在,以及東南 亞馬來西亞、柬埔寨、越南各地之內亂。但蔣介石的中國,依然未必能統一,東南沿海與西北內陸之差距依然會有天壤之別,人口或許不會瘋狂增長,但如常維持世 界第一,沒有任何懸念,從四九年至今,應當與今日印度相仿。但中華民國的民選政府,繼任蔣介石的人,又會導致甚麼局面,甚麼樣的政黨又會上台,則很難預 料。
蔣介石繼續治理中國,不會再有香港。邱吉爾雖然死活不肯交還香港,但邱吉爾落台,工黨執政,讓殖民地獨立,打開國門,接收移民,香港會交還中國,當時為數不多的香港人有可能去英國,順利加入英籍。
美中聯盟之下,日本的經濟不會迅速恢復,上海將成為中國地區最繁榮的城市,甚至超越東 京,將擁有一流的私立大學:聖約翰大學、東吳大學、震旦大學,則中國會有更多張愛玲、貝聿銘、鄒文懷等人才,成為理所當然的東方巴黎。回望歷史,可知今世 一切純屬偶然,九七以前的香港人,當然要多謝蔣介石輸了這場仗,但今天找不到出路的這一代,卻該作何感想?
ps. 大家記住追 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
中國的孔子學說提倡「法先王」,也有保守主義的色彩,但儒家思想對於中國的君主極權一向只是門面幌子,百代皆行秦政,只有到了宋朝,才重新認同「利不百,不變法」的道理,說這句話的人是秦國一個反對商鞅的大夫杜摯,但此論從商鞅變法起,一千多年都默默無聞。
「歷史無如果」之道理,等於「阿媽是女人」,並無討論價值,但Whatif之假說,從另一個角度推敲歷史,順藤摸瓜,抽絲剝繭,可以看清真正影響局勢之偶發事件,此一研究方法在西方甚為流行。
一九四九年,蔣介石如果贏了內戰,首先肯定不會有「文化大革命」,以及更早的三反五反,當然今天香港的高官也不會引「文革」為例,批判學生衝擊校委會等同紅衞兵。但中國有無文革,禮儀人倫、詩書典則是否掃蕩殆盡,或屬事小,整個二十世紀的國際局勢將統統改寫,這才是大事。
蔣介石並不會如西方所猜測的那樣,因為民族主義而與日本反目成仇,戰後日本民間籌錢築了一方「以德報怨」碑銘記蔣介石,蔣介石的以德報怨並非裝模作樣,否則蔣介石到了台灣之後,不會秘密邀請白團軍事顧問。
如果中華民國留在大陸,蘇聯應可提早瓦解,當然也可以斷定不會有北韓的存在,以及東南 亞馬來西亞、柬埔寨、越南各地之內亂。但蔣介石的中國,依然未必能統一,東南沿海與西北內陸之差距依然會有天壤之別,人口或許不會瘋狂增長,但如常維持世 界第一,沒有任何懸念,從四九年至今,應當與今日印度相仿。但中華民國的民選政府,繼任蔣介石的人,又會導致甚麼局面,甚麼樣的政黨又會上台,則很難預 料。
蔣介石繼續治理中國,不會再有香港。邱吉爾雖然死活不肯交還香港,但邱吉爾落台,工黨執政,讓殖民地獨立,打開國門,接收移民,香港會交還中國,當時為數不多的香港人有可能去英國,順利加入英籍。
美中聯盟之下,日本的經濟不會迅速恢復,上海將成為中國地區最繁榮的城市,甚至超越東 京,將擁有一流的私立大學:聖約翰大學、東吳大學、震旦大學,則中國會有更多張愛玲、貝聿銘、鄒文懷等人才,成為理所當然的東方巴黎。回望歷史,可知今世 一切純屬偶然,九七以前的香港人,當然要多謝蔣介石輸了這場仗,但今天找不到出路的這一代,卻該作何感想?
ps. 大家記住追 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
Monday, August 10, 2015
去到邊都有呢類人,請同學分析後作答。
最近身邊發生一事。當一個人被講英語人群包圍果陣冇出聲,同人一個人被講西班牙語人群圍繞一樣冇異議,當呢個人被一班講粵語嘅人圍住果陣,佢不但提出禁止講粵語,而且會向上級投訴自己被邊緣化。噉講明咗此人咩心態?
A. 西方世界船堅砲利,先進語言至上。
B. 用腳投票去到西方世界,寄人籬下唔敢出聲。
C. 粵語非國家語言,不入流。
D. 公司多咗中資入股,係時候樹立正確嘅中國形象。
E. 恐慌心態,當人哋聽得明自己講乜嘢,但自己就聽唔明對方講乜嘢。
A. 西方世界船堅砲利,先進語言至上。
B. 用腳投票去到西方世界,寄人籬下唔敢出聲。
C. 粵語非國家語言,不入流。
D. 公司多咗中資入股,係時候樹立正確嘅中國形象。
E. 恐慌心態,當人哋聽得明自己講乜嘢,但自己就聽唔明對方講乜嘢。
轉帖 讀經濟,看笑話 -陶傑
法國北部的卡萊港,非洲難民衝英法隧道。他們不想留在法國,因為法國的奧朗德政府,雖屬左膠,心理深層,依然種族歧視。非洲難民覺得法國人「不友善」,英國有滿地的金子,都想渡海。
但他們的父親輩,有沒有參加過反英法殖民地的民族獨立運動呢?英法「殖民」非洲,雖有過黑奴貿易,但黑奴那時都不願意離開家園。今日美國的黑人,皆黑奴後代,卻又無人願意重返非洲祖國,「落葉歸根」。英法不「殖民」了,非洲當家作主,卻大舉向白人的歐美逃亡,這是人類的最大笑話。
因為戰後七十年,以第三世界包括中國爭相向歐美移民的單程路的人類遷徙史,經濟的事實和數據,戳破了歷史教科書的許多政治謊言。譬如,中國現代史上,有「跑關東」一詞。中國的網絡對於「跑關東」此一歷史現象,只有一句:「舊社會山東一帶無法維持生活的農民逃到關外謀生,充滿冒險精神。」如果你是差不多先生,就會簡單「收貨」。但如果你有點西方邏輯訓練,就會追問:一、所謂舊社會,「舊」在什麼年代?二、為何當山東無法維持生活,關外卻有大把機會?你在「山東農民充滿冒險精神」這句愛國主義的結論迷惑誤導之前,你會去查數據。
答案是三十年代,日治的「關東」,亦即滿洲國,是世界第四大工業體。日本興辦工業,有滿洲鐵路、鞍山昭和鋼鐵所,還有「滿映」,有大量就業需求。一九四五年,滿洲國人均GDP為三百一十五美元,超過毛主席一九七五年的中國。滿鐵自行設計的蒸汽火車頭時速一百二十公里,快於日本本土時速九十五公里。
市場經濟,就是最引人入勝的故事。這樣的「舊社會」,對山東華北的農民有巨大的吸引力。董建華說過:香港是一個經濟城市,不要講政治。跑關東、下南洋,全部是英法日帝國主義創造大量商機,形成的人口自然遷移,其中並無愛國不愛國、反殖不反殖。日本的關東軍在滿洲也殺抗日的中國人,但只要昭和鋼廠、滿鐵招攬勞工,山東的農民照樣去投奔。
正如今日中國有廉價勞工市場,美帝的蘋果喬布斯,就通過台灣買辦富士康來「剝削」。非洲有礦藏,有當家作主的黑人貪污政府,中國企業也去非洲開礦、殺大象獵運象牙。
讀經濟和歷史的人,是很冷靜的,不會為低級的政治煽情所迷惑。法國的卡萊,二百多年前也是一個難民港,卻是法國革命時逃亡去英國的貴族,他們在這裏上船:白人、舉止優雅、衣着光鮮,如果你讀文史,你只是一個唯美主義者,看見今日的卡萊淪為一個臭港,你不關心第三世界的命運,只要不動感情,只是輕嘆一句:堂堂法國,淪落至此,What a pity。
但他們的父親輩,有沒有參加過反英法殖民地的民族獨立運動呢?英法「殖民」非洲,雖有過黑奴貿易,但黑奴那時都不願意離開家園。今日美國的黑人,皆黑奴後代,卻又無人願意重返非洲祖國,「落葉歸根」。英法不「殖民」了,非洲當家作主,卻大舉向白人的歐美逃亡,這是人類的最大笑話。
因為戰後七十年,以第三世界包括中國爭相向歐美移民的單程路的人類遷徙史,經濟的事實和數據,戳破了歷史教科書的許多政治謊言。譬如,中國現代史上,有「跑關東」一詞。中國的網絡對於「跑關東」此一歷史現象,只有一句:「舊社會山東一帶無法維持生活的農民逃到關外謀生,充滿冒險精神。」如果你是差不多先生,就會簡單「收貨」。但如果你有點西方邏輯訓練,就會追問:一、所謂舊社會,「舊」在什麼年代?二、為何當山東無法維持生活,關外卻有大把機會?你在「山東農民充滿冒險精神」這句愛國主義的結論迷惑誤導之前,你會去查數據。
答案是三十年代,日治的「關東」,亦即滿洲國,是世界第四大工業體。日本興辦工業,有滿洲鐵路、鞍山昭和鋼鐵所,還有「滿映」,有大量就業需求。一九四五年,滿洲國人均GDP為三百一十五美元,超過毛主席一九七五年的中國。滿鐵自行設計的蒸汽火車頭時速一百二十公里,快於日本本土時速九十五公里。
市場經濟,就是最引人入勝的故事。這樣的「舊社會」,對山東華北的農民有巨大的吸引力。董建華說過:香港是一個經濟城市,不要講政治。跑關東、下南洋,全部是英法日帝國主義創造大量商機,形成的人口自然遷移,其中並無愛國不愛國、反殖不反殖。日本的關東軍在滿洲也殺抗日的中國人,但只要昭和鋼廠、滿鐵招攬勞工,山東的農民照樣去投奔。
正如今日中國有廉價勞工市場,美帝的蘋果喬布斯,就通過台灣買辦富士康來「剝削」。非洲有礦藏,有當家作主的黑人貪污政府,中國企業也去非洲開礦、殺大象獵運象牙。
讀經濟和歷史的人,是很冷靜的,不會為低級的政治煽情所迷惑。法國的卡萊,二百多年前也是一個難民港,卻是法國革命時逃亡去英國的貴族,他們在這裏上船:白人、舉止優雅、衣着光鮮,如果你讀文史,你只是一個唯美主義者,看見今日的卡萊淪為一個臭港,你不關心第三世界的命運,只要不動感情,只是輕嘆一句:堂堂法國,淪落至此,What a pity。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